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專業協助、走出傷痛
2008/09/19


【聯合報/袁瑋/振興醫院身心內科主治醫師】

 

辛樂克風災造成數十人死傷,金錢上損失上億,山倒了、橋斷了,許多人被活埋,土石流淹沒了家園,更多人無家可歸,透過新聞畫面已經夠心驚膽跳,遑論身受其害的災民心裡是如何地傷痛和失落。

 


面對發生突如其來的重大災害,常見的情緒反應包括:聽到壞消息時暈倒或麻木的震驚;否認、不相信這些事真的發生在自己身上;對自己、家人、政府、上天生氣;徒勞地討價還價,只為尋求不可能的一絲希望,最後只能憂鬱地接納事實。

 


這些階段都是必經的,但不是每個人都能順利地走到「接納」這階段,10至30%的人會發生所謂的「創傷後壓力症候群」。

 


「創傷後壓力症候群」主要表現包括:

 


1.再次經驗:不自主地反覆回憶創傷事件、夢到創傷相關畫面。

 


2.逃避反應:避免談或想到相關事件或人物、努力逃避勾起創傷的活動、地方或人們、無法記起相關重

要事件。


3.過度警覺反應:失眠、易怒、易受到驚嚇等。


 

沒有被治療的創傷後壓力症候群,就像發炎傷口只是蓋起來不去處理,後遺症不可小覷,長期可能造成慢性憂鬱症、焦慮症、酒精或藥物濫用、甚至增加自殺的可能性,不容忽視。

 


大陸汶川大地震後,我們在災區發現符合「創傷後壓力症候群」者高達30%以上,尤其老人、小孩、喪親者或救災人員特別容易發生。

 


與災民接觸經驗中發現,許多人出現這些狀況時,會懷疑自己是不是瘋了,不敢告訴別人,當他們避免去想、去談自己的經歷和感受,累積的情緒常造成身體莫名的疼痛不適,與家人關係疏離,繃緊的情緒隨時都會潰堤。

 


「創傷後壓力症候群」是可以被治療的疾病,臨床上可以提供的治療包括以下幾項:

 


1.團體心理治療:相似經驗的人分享自己經歷,使自責、憤怒、害怕等情緒可以抒發且被理解,對症狀或生活的改變,也能有較好的應對方式。

 


2.個別心理治療:找出誘發痛苦的記憶、覺察自己想法及感受,進一步改變情緒或身體反應。有時對於這樣的事件,原本對生命的信念會被摧毀而造成極大不安全感,透過團體或個別心理治療可以重建安全感。

 


3.家族治療:配偶或小孩可能不懂,為什麼你會突然生氣,透過家庭會談能幫助你坦然表達情緒,也協助家人理解發生在你身上的狀況,在過程中知道如何成為你的幫助。

 


4.藥物治療:災難可能造成生命或身體完整性受威脅,工作、金錢或家園損失,甚至面臨要搬到陌生地方。在這樣重大且長期壓力下,腦中化學物質會失調,甚至腦影像學都可發現明顯變化,會影響你的想法或情緒,這時「靠自己」是很難的,透過藥物幫助,可以有比較好睡眠品質、心情比較平靜,也預防演變成長期的憂鬱或焦慮症。

 


哪種治療比較適合,需要和專業人員討論,合併藥物與心理治療的效果通常比較好,治療時間需半年左右,原本就有心身科疾病,可能需較久的治療時間,約1~2年。

 


如果我們所愛的人出現類似狀況,怎麼協助他們呢?

 


1.提供支持與鼓勵:陪伴就是很大的力量,傾聽他們說說災難的狀況和對他們的影響,不需要急著糾正他們的想法,請避免說:你應該想開點。

 


2.陪伴就醫:當他想淡化自己的困擾時,提供醫師確實的狀況,鼓勵他與醫師討論、服藥、和回診。

 


3.接納他生病了:復原需要時間和更多協助,別把責任都攬在自己身上,照顧好自己,當自己出現過多自責、內咎或心力交瘁時,尋求專業協助。

 


面對重大天然災害,無論自己身受其害或看到同胞痛苦,心裡都是傷痛,復原之路或許漫長,請記得你不需要一個人面對。透過專業協助早期發現早期治療,可讓復原的路走得輕鬆一些。

 

 

 

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專業協助、走出傷痛
http://mag.udn.com/mag/life/storypage.jsp?f_ART_ID=149646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jengjengju6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